近年來,無人駕駛成為熱門話題,但也只是基本停留在概念層面。作為全球礦山 工程機械領導者的山特維克,其自動化鏟運機和卡車早已在井下礦山實地應用20多年,保持著零工傷事故的驕人紀錄。為證明其強大實力,山特維克來到“地面”大展拳腳,讓其新一代自動化產品接受考驗,完成自我挑戰。
山特維克大型無人駕駛鏟運機穿越玻璃迷宮
在一部壯觀的影片中,一輛車身長11米、重38噸的山特維克礦用鏟運機成功穿越了一座布陣復雜的玻璃迷宮,而這一切都是由鏟運機自己完成的,無人駕駛。盡管鏟運機的激光掃描儀專為巖石墻體而設計的,但面對截然不同且極其脆弱的玻璃材質,依然能夠輕松穿過一條條狹窄的通道。
山特維克大型無人駕駛鏟運機穿越玻璃迷宮
為證明這一壯舉的真實性,在影片最后,山特維克首席執行官Bjorn Rosengren親自駕駛鏟運機撞毀玻璃迷宮。
點擊此處觀看影片:
點擊此處觀看關于該項目的微型紀錄片:
“山特維克無人駕駛鏟運機的應用歷史已超過20年,累計井下作業時間達200多萬小時,”山特維克礦山與巖石技術事業部自動化高級系統工程師Jouni Koppanen表示?!白詣踊到y的優勢之一在于我們可以使工人遠離危險的井下作業環境,轉而在地面上安全的控制室進行操控,這為我們的客戶提升了安全性和生產率?!?/span>
山特維克最近推出了新一代自動化系統。
“我們的鏟運機現在具備完全自動裝載、運輸和卸載礦石的能力,這在業內尚屬首創”,Koppanen表示。
對于首席執行官Bjorn Rosengren而言,這場玻璃迷宮測試顯然給他帶來了非比尋常的一天。不僅如此,這一設計精巧,新奇獨特的影片制作,也同樣展示了山特維克的創新理念。
“在山特維克服務的各類業務領域,都能看到當下最尖端的技術,”Rosengren表示?!拔覀円恢迸c客戶密切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和技術。我們不難發現,數字化在未來將是一個關鍵領域。它將使我們和客戶在生產力、效率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出積極作用?!?/p>
雖然玻璃迷宮不是礦用鏟運機的常規作業環境,但正是這種反常規的創新思路使山特維克的自動化等技術一直走在世界前沿。
“早在汽車行業開始討論概念車之前,山特維克的無人駕駛鏟運機和卡車就已成功實現了井下作業,”Koppanen表示。
山特維克的自動化系統讓其鏟運機和卡車首次進入某個巷道時便能夠學習最安全、最高效的路徑。在一組傳感器的引導下,車輛的智能系統能夠繪制井下地圖并記錄路徑。山特維克的專利算法,加上鏟運機的傳感器和陀螺儀配置,共同保證車輛有能力在沒有GPS的井下環境探知行進方向。
如今,山特維克在全球擁有40,000多名員工,其中包括約2,600名研究人員,他們分布于50家研發中心。從工程師到數字化專家,各路精英在山特維克強強聯合,致力于推進全面創新。
鏟運機詳細規格:
型號:Sandvik LH514
尺寸 (長×寬×高):11 x 3 x 3米
裝載量:14噸
整機工作重量:38,100千克
傳感器:激光掃描儀、里程計、陀螺儀和角度傳感器。
速度 (裝載狀態):32.7千米/小時
玻璃迷宮詳細規格:
尺寸:30 x 58米,1740平方米
玻璃墻數量:589塊玻璃,每塊尺寸均為2.8米 x 60厘米
地址:Arctech Helsinki造船廠,位于芬蘭赫爾辛基
所有玻璃都已回收再利用